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7870|回复: 0

19年美巨头被迫退出中国,曾垄断国内市场30年,拒不培养中国员工

[复制链接]

4

主题

9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发表于 2024-10-6 06: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一家龙头企业曾垄断我国市场30年,其创始还声称绝对不能让中国培养比美国更多的工程师,因此拒绝培养中国员工。

但如今,它却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彻底败退,期间发生了什么?

想要超越比尔·盖茨

提及“甲骨文”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那种源自于殷墟的文字,是 我国乃至 东亚最早的成体系文字。

不过,对于另外一批人来说,“甲骨文”意味着一家美国巨头企业,曾经更是意味着先进、高薪、体面和垄断。

甲骨文公司的英文名字为Oracle,它一度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被称之为“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其创始人是拉里·埃里森。

埃里森出生于1944年,由于他的母亲生他的时候才19岁,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他,就将他交给了位于芝加哥的姨父和姨妈抚养。

中学时期,埃里森的表现并不突出,尽管他在高中毕业之后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大学读书,但都没能完成学业。

到了22岁时,他前往硅谷工作,他曾在硅谷的多家公司工作,后来还参加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数据库Oracle的开发工作。

1970年,埃德加·科德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埃里森觉得这是他走向成功的机会,到了1977年时,就与同事一起创办了一家数据库公司,名字叫做“软件开发实验室”。

一年后,这家公司开发出了一个基于关系型的数据库系统,代号就叫做“甲骨文1号”,但可能是因为缺陷太多,这个软件并没有正式推出市场。

1979年,埃里森推出了“甲骨文2号”,作为计算机软件史上第一个由纯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套软件被卖给了美国军方使用。

1982年,由于这套“甲骨文”数据库的名气已经远超公司本身,埃里森干脆将公司的名字改作“甲骨文”,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公司。

随后,每年营业额高达5500万美元的甲骨文公司正式上市,上市第二年,该公司的收入就达到了1.31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软件公司。

埃里森是一个行事非常高调的人,他出门要住最豪华的酒店、用最好的东西,似乎他就是要用这些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成功。

他对对手毫不留情,经常通过恶性竞争、强行收购等手段来打击竞争对手,不过,他心目中最大的对手,却一直压他一头。

埃里森认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就是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在获得成功之后,埃里森总是想打败微软,让甲骨文成为世界第一的软件公司。

为此,埃里森不仅经常在各种场合批判微软和比尔·盖茨、称不应该让比尔·盖茨垄断了互联网;他还经常与比尔·盖茨“斗富”,想要通过这些来证明自己的“胜利”。

有资料显示,埃里森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游艇以及一座巨大的私人别墅来证明自己的财力,同时,他每年都会花费数亿美元来支持世界上最好的帆船队。

比尔·盖茨有没有把他当成竞争对手,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认的是,尽管埃里森和甲骨文公司已经颇为成功,但他始终没有能超越微软,毕竟,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微软公司才是那个靠卖软件赚钱最多的公司。

虽然如此,甲骨文公司已经是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甲骨文公司更是垄断了中国市场长达30年的时间,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垄断中国市场30年

1989年,甲骨文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这个时间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时候我国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都还并不尽如人意,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更是相当落后。

这时候,甲骨文给我们带来的“数据库”技术,很轻松地就垄断了中国市场。

在现代大数据还没有诞生的时候,数据库已经足够令国内的计算机公司痴迷。毕竟数据库就意味着大量的用户信息和用户量,这是计算机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发展的“财富密码”。

当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数据库就显得更加重要,掌握了完备数据库的甲骨文公司,一度紧紧握住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甲骨文公司所掌握的份额的100%。换句话说,甲骨文公司死死垄断了整个中国的市场。

为了更好地发展,网易、腾讯等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曾与甲骨文公司合作——尽管合作的代价是高昂的。

公开资料显示,甲骨文公司除了要求合作企业高价购买它的数据库之外,还要按年支付数据库费用的20%作为服务费。

算下来,这个数字高到令不少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摇头叹息,而那些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打败,也只得咬牙缴纳这笔高昂的“租金”。

同时,就算是大公司、长期合作,也很难从甲骨文公司获得任何优惠政策,假如有公司“胆敢”提出不满,甲骨文公司还会直接取消该公司使用其数据库的权利,显然就是仗着自己的垄断地位,在中国“作威作福”。

2008年时,甲骨文公司还试图“惩罚”联通公司,让其一次性缴纳高达6000万元的服务费,否则就要停止服务。中国企业颇为无奈,但也没有办法。

这一交,就是整整30年。可以说,30年以来,甲骨文公司在中国是赚得盆满钵满,1995年时,甲骨文的营业额已经高达30亿美元。

发展到2000年,甲骨文、IBM和微软已经在全球数据库市场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随后,甲骨文公司又进入了又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埃里森进行多次敌意收购和高价收购,整合了多家软件公司。

2005年,甲骨文公司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份额首次超过了IBM和微软的总和。到了2008年时,甲骨文公司等外企巨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有毕业生曾经表示,甲骨文的录取通知书是当时一个毕业生能够拿到的最好的工作机会。光是甲骨文公司所给出的薪资,就是腾讯、阿里等中国互联网公司给不了的,实际上,现在我们所说的“BAT”在当时也算是“面目模糊”。

可就是这样一家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却毫不掩饰对于中国的敌意。

为了巩固它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埃里森曾经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他明确表示,不能让中国培养比美国更多的工程师,所以,甲骨文公司不会培养中国员工,更不会让中国人担任公司的高管。

简而言之,尽管甲骨文公司可以给出更高的薪水,但中国员工始终处于底层,在这家公司内,也不会有晋升的机会。

现在回头来看,这无疑是除了拒绝云数据之外的,另外一个愚蠢的决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最终甲骨文公司只得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甲骨文公司的横行霸道,引起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不满,大家也开始意识到,如果不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只能一直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始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彻底的失败:被迫退出中国

2009年开始,甲骨文公司在中国市场第一次显露出了衰败的痕迹,公司员工奖金越来越少、涨薪也越来越难,早期创始团队开始离职。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阿里巴巴的王坚“忽悠”阿里同意成立阿里云。作为甲骨文在亚太地区的最大用户,阿里巴巴拥有全球最大的“甲骨文集群”,其集群有20个节点,比亚马逊美国还多3个。

2008年,阿里巴巴确定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决定自主研发“飞天”系统;2009年春节过后,飞天团队在北京一间甚至没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写下了第一行代码,举起了“去甲古文化”的大旗。

2010年,阿里云开始对外公测;2011年,阿里云正式上线,开始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2013年7月,甲骨文的数据库正式退出淘宝的核心广告系统,中国企业终于真正开始“摆脱”甲骨文。

这让中国的互联网同行乃至是一些政府部门都看到了全新的“希望”,各类政企纷纷前往阿里云考察参观,学习如何“去甲骨文化”,甲骨文公司也在中国开始走向衰落。

一开始,甲骨文公司还只是零星裁员,更多的其实还是公司员工的主动离职。

在这样一家不培养中国员工的企业,但凡有上进心的员工,都不会再留下。他们中的很多人去了阿里,其他人也去了别的互联网公司,甲骨文公司开始成为了不少从业者口中的“养老公司”。

2019年5月,甲骨文公司开始大裁员,北京研发中心900多名员工被裁,他们按照N+6拿到了高额赔偿,但这也意味着甲骨文公司在中国彻底的溃败,它最终被迫离开了中国市场。

而该公司在美国西雅图的裁员规模也有300人,这展现出的是一个巨头的陨落的过程。

由于甲骨文公司的logo是鲜红色,在美国它也被称为“红色巨头”,但这个看起来似乎和“红色中国”很配的公司,却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遭遇了滑铁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不仅本土化做得乏善可陈,甚至还要“去中国化”。

前车之鉴早已告诉我们,那些照搬美国模式、本土化不足的企业在中国都将面临失败,埃里森却以为自己会成为那个例外。

甲骨文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美国企业,其深圳研发中心刚刚成立时,负责人是法国人,她直接向美国汇报,而这些外国人对于大陆的市场、客户都十分陌生,只是照搬美国、新加坡等地的管理模式。

甲骨文公司中几乎没有来自大陆的高管,有幸能够当上高管的华人大多来自新加坡,而能够做高管的中国人,则来自于香港和台湾。

而且,中国工程师看不到甲骨文数据库核心的代码,也就是说,国内的程序员只能对数据库做一些边缘的优化和维护,根本谈不上迭代,甲骨文在中国的优势自然也不断下滑。

加上该公司在国内收取的高昂的服务费和霸道的政策,导致只要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现,中国企业就会立即抛弃甲骨文。

此外,甲骨文公司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没有跟上云计算的脚步。僵化、守旧终于让甲骨文公司脱离了中国的商业场景,无法跟上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尽管在2016年前后,甲骨文公司为了“收复失地”,曾经高调宣布要和腾讯“联姻”,但这次联姻似乎只停留在公关稿上。

埃里森也许只是想展现出一种姿态,挽回用户的心,但根本什么都没做。如同一些甲骨文公司的前员工所预料的,埃里森“根本不可能”和任何一家云计算公司合作,从宣布联姻到 2019年裁员潮来临,甲骨文和腾讯的合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现如今,除了阿里之外,腾讯、百度、华为乃至酷派都没有停止过自主研发,甲骨文公司虽然仍然是一家美国巨头,但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回归无望”。

甲骨文公司上一次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线里,还是它和Tik Tok(即抖音短视频国际版)所在的字节跳动达成协议,成为了其“可信技术提供商”,但这一协议仍然需要美国公司的批准方能生效。

也许甲骨文公司这一套在美国乃至在全球市场上还能玩得转,但在中国,甲骨文已经是惨败而归,似乎还没有什么能够让人看到重回中国市场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 ( 鄂ICP备20000827号-2 )

GMT+8, 2025-1-10 12:01 , Processed in 0.0509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