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5342|回复: 0

2018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 暨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成功举行

[复制链接]

17

主题

48

帖子

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1
发表于 2021-12-25 22: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幕式
</strong>
2018年1月9日,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8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承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致欢迎辞。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四位嘉宾,以及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致辞。论坛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等十余位校内外嘉宾和北大学者分别做主旨报告及对话讨论,同时也邀请基础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参与特邀主题对话环节,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尹超、成都棕北小学原校长林家锐、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王燕华参加了对话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还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进行了全程在线网络直播。
论坛现场


陈晓宇院长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首先致欢迎辞。王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北京大学提出的十六字教育方针“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与十九大报告中的教育理念相一致。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教育强国,北大责无旁贷,而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就是北大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一个重要平台,是一个开放的、校内外基础教育研究者共享的平台。理解基础教育,就是理解高等教育本身,关注基础教育,就是关注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王博副校长致欢迎辞

随后,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致辞。顾明远教授认为,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北大的一件大事,更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他指出,目前我国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问题日益显现,亟需大力解决。因此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避免走形式,把力量放在课堂教学,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才能教好每一个学生。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政策、人才、改革实践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顾明远教授致辞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在致辞中对中心的成立提出了期望。他指出北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应不忘本来,继承和发扬北大教育学科悠久的历史传统,继续发展壮大;吸收外来,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为中国教育事业服务;面向将来,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以基础教育领域为切入点,尤其是教师教育领域,为国家教育做出更多贡献。最后他还希望北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能够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异成绩。

黄伟副司长致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在致辞指出,北大教育学院成立以来,对全国,尤其是北京市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就不能按部就班,需要特殊政策、特殊对待,形成特殊的教育生态,并且需要考虑如何回馈社会的这些优先对待。目前,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不完全发展阶段,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非常期待北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能为首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智慧决策的支持。

刘宇辉主任致辞

此次论坛的另一项重要议程是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捐赠暨成立仪式,该中心由东方剑桥教育集团于越总裁捐资成立。北京大学王博副校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代表受赠方与捐赠方代表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签订了捐赠协议,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东方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于松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阎凤桥上台见证了签字仪式。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随后宣布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陈晓宇院长宣布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名单。

捐赠签字仪式

捐赠仪式之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郝平向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博士授予“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奖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为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郝平书记为于越博士授予“北京大学杰出教育贡献奖”奖牌


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随后感谢了北大郝平书记、王博副校长对中心的深切关注与大力支持,感谢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博士为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并赞扬了于越博士在学习期间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指出,北大教育学院将秉承“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精神,把基础教育中心打造成开放的、跨学科、跨界的研究平台,为国家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博士发言,他分享了在北大读书期间的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北大的深厚情节与情怀。他认为,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希望基础教育中心成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和共享平台,为提升国家基础教育水平做出贡献。

于越博士致辞

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最后致辞。闵维方教授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而基础教育是教育系统的根基所在。以培养高级人才、创新领军人物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完全依赖于基础教育的质量和优质生源。更重要的是,在任何社会中,基础教育都是形成共同民族心理和国家意识,确立公民价值观和建立基本政治认同的重点与起点,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他认为,我国基础教育目前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造就创新人才。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习,在于思维训练。要把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放在基础教育的核心位置。二是如何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如何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三是如何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推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

闵维方教授致辞

主题报告

</strong>
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捐赠暨成立仪式之后,进入论坛主题报告及主题对话环节,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文东茅教授主持第一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文东茅教授表示,2018年北大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显示了北大教育学院有信心、有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入中国教育的深海和主战场——基础教育。这个过程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和关怀,特别是学界的大力支持,因此此次论坛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等各方面教育团体的学者代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文东茅教授主持特邀主题报告环节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首先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要应对改革发展新挑战”的主题演讲。钟秉林教授首先回顾了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与矛盾现状,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在于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钟秉林教授从四个方面梳理了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高考改革新挑战。高考改革增加了学生择校的机会,扩大了高校自主选择生源的机会,应对高考改革新挑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探索管理体制创新;第二个挑战是网络教学新挑战。互联网技术使知识传递方式、教师角色、教学过程面临颠覆式变化,应对网络教学新挑战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提高教师素养,探索体制创新,同时跳出网络教学发展误区,避免炒作概念,倡导严谨求实作风;第三个挑战是STEAM教育新挑战。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整合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STEAM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革评价方式。钟秉林教授认为,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多样化探索、建立协同机制四条路径来实践STEAM教育;第四个挑战是教育国际化新挑战。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以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跨国跨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其基本目标是促进世界范围内教育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和协调发展。钟秉林教授通过数据呈现中国教育的国际化现状,指出中国应对教育国际化新挑战在于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公平和质量,加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
钟秉林教授发言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教授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全球、历史、中国”的主题演讲。程介明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对教育与学习的核心认识,他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而教育是人类为下一代设计的学习系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准备未来,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学习。随后,他以全球的视野梳理了自工业化时代以来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教育含义的变化以及UNESCO、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参与历程。通过回顾历史,他认为目前国际组织在教育领域逐渐失去了号召力,反而很多非政府组织的实践和呼吁更有参考意义。因此,“教育与国际化接轨”这一命题值得反思,“国际正轨”值得全球继续共同探索。随后,程介明教授从产品、生产、机构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会的多元形态,也分析了人的职业的多元形态,进而指出单一的教育方式存在于这二者之间是是不合理的。未来基础教育变革的方向应当打破工业制造生产模式,离开成果可控的耕种思维,背弃学校教育的划一性,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最后,他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健全的普及教育、罕见的教师体系、独有的教研体系、先进的改革策略,高效的政策推广、灵活的横向调度等特点,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改革方向是乐观的。

程介明教授发言

主题对话

</strong>
上午的主题对话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主持。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围绕“基础教育未来变革“主题展开讨论。
孟繁华教授指出,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于改革创新。推动创新有多种可行途径,孟繁华提出了三种方法,一是大力推进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觉察;二是打破壁垒,加强跨文化、跨学科等跨界交流;三是回归原始化状态,打破思维定式,激发灵感。田慧生教授认为当下是基础教育转型的起点。他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基础教育的“上半场”中已取得了瞩目成就,“下半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自身的公平与质量问题、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最后他强调,除了应对以上挑战,还要及时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择校等教育难点,才能打好基础教育的“下半场”。近年来,教育领域中“面向未来”的主题非常突出。杨念鲁教授认为,我们一直在敏锐地捕捉教育领域的变化与挑战,并积极应对,但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的基础教育太强调教育选择性与功利性,而少谈教育的民主性。人们只顾着向前跑,却忘记了目的地。改革中遇到阻力,一部分就来自于对教育本质和教育民主性的认识不足。由此,他强调只有不忘教育的本源,才能明确教育目的,坚定改革方向。谢维和教授也倡导回归教育规律。他指出,教师要懂学生,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充分认识各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特点,并运用到日常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中。他还呼吁中小学教师不要采用罚抄作业的形式处罚学生,这个提议赢得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最后,主持人管培俊教授对嘉宾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面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满意和均衡都是相对的。基础教育变革要关注质量和均衡两个基本问题,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教育也步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尤为凸显。他认为,北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说明我国高水平大学已经把推动基础教育发展视为自身使命,也将通过不懈努力,促进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和均衡发展。

管培俊教授主持主题对话环节

特邀主题报告

下午,论坛第二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和主题对话环节继续在英杰交流中心进行,该阶段的特邀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岳昌君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阎凤桥教授主持。

岳昌君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秦春华首先发表了题为“大学先修课程的中国道路”的主题演讲。中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 Pre-University Course, AC)于2013年2月启动,是由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支持建设,在全国部分中学选修课体系内开设的高级学术课程。目前有360余所中学参与试点工作,2000多名教师接受培训,18000多名优秀中学生学习课程。关于启动AC课程的动因,秦春华研究员指出,中学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学有余力地学生“吃不饱”,大规模重复性训练扼杀学生创造力,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从大学层面来看,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弱化,学生入学后背负沉重“债务”。面对这些问题,AC课程旨在改变中学教育紧紧围绕考试进行教学的现状,为学生提供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好的教育,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心学习,帮助中学完善自身的选修课体系。AC课程对于扭转中学应试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为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依据都有积极促进作用。AC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和中学教育之间的良好衔接,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人。

秦春华研究员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进行了题为“走向深度教学——论教师的天职”的报告。她首先对“深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疑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引导什么?有悬浮于知识之上的能力吗?除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预备性,是否根本就不存在?现实的选择似乎早已偏向升学的预备性。林小英副教授提醒大家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四大件”:教育的宗旨是学生成人、成器;教育的材料是社会、自然、书卷,书本学习只是多种材料中的一种;教育方法有言教、物教、身教;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亲和的、兼顾的。她强调,教育从来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求善与求美。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作为天职与使命,就具备了宗教般的情怀和意义。教师的工作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更是情绪劳动;教师迷恋他人的成长,并能安心等待和享受“迟到”的精神报酬。最后,林小英还提到,教育必须要面对两个政治哲学的终极追问:何为个体的美好生活?何为集体的美好社会?针对秦春华研究员的发言,她认为,大学先修课程制造了所谓“坏学生”的焦虑,这一问题值得更深入的探讨。


林小英副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发表了题为“超越因材施教的小学分班”的主题演讲。卢晓东研究员对儒家传统教学原则“因材施教”进行反思,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班策略——打散分班。打散分班刻意打断了教师长期对学生之“材”的判断可能,避免形成对学生的刻板印象。相比固定分班,打散分班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打散分班使名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等资源分配更公平;第二,打散分班几乎彻底消解了家长的择班动机,也消除了校长和行政团队的苦恼;第三,学生毕业后的世界与校园世界并无太多不同,打散分班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学习适应变化;第四,打散分班帮助学生走出固定的小“朋友圈”,学会与陌生人快速熟悉,适应分工与合作的未来;第五,分班制度下,“后进生”生生不息,打散分班或许能使“后进生”这一概念消解。打散分班背后的教学理念来自于一个古希腊怀疑论哲学概念——悬搁判断,打散分班使得教师的教育愿望和教育目的不得不一次次被“悬搁”,使得教师的判断难以对学生发展产生特别影响,难以产生出 “教育恶果”。卢晓东研究员认为固定分班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前提是班级教师必须非常优秀,而这不能成为决策的出发点。最后,他指出小学分班制度必须基于实际前提,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形成固定之材,因材施教在小学本质上无“材”可因。超越因材施教的打散分班,在促进优势教师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成长、促进学生适应持续变化的未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制度优势。

卢晓东研究员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承做题为“我国高中资优学生的职业兴趣与专业选择——基于ACC大型调查项目的实证分析”的报告。该项目由北大教育学院发起,整合北大相关院系、全国一流高中、一流高校专家、专业机构各方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和教育实验的方法,参考I-E-O模型(投入-环境-产出模型),对高中教育和高中生发展进行测评与诊断分析。2017年12月中旬,首次全国测评已顺利开展,两万余名资优高三学生参加了人文素养测评或科学素养测评,蒋承副教授与听众分享了首次测评的结果。数据显示,资优高中生父/母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57.5%;父母职业是专业技师人员的比例均最高;在学习时间投入上,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达到75.8小时,阅读、交流、锻炼的时间明显不足;在学科兴趣上,52.2%学生的优势科目与兴趣科目不匹配;在高考选科上,选择物理的学生物理成绩明显更好;在职业选择上,高中生最向往的职业是科学家、医生与教师,但是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的不匹配率约为80%;在学生情绪上,测评发现,那些期待自身在大学将全面卓越、领导群伦的学生,在高中感到不快乐的比例最低。最后,蒋承副教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与到该调查项目中来,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蒋承副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教授发表了题为“杜威的兴趣理论为什么被进步主义教育所误解”的主题演讲。刘云杉教授从当前十分流行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出发,提出了杜威的兴趣学说为什么被进步教育所误解?这门学说真的有被中国当下的课程改革、新学校、新教育所了解吗?随后,刘云杉教授介绍了进步教育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原则,并指出进步教育的积极贡献在于把儿童看作一个“整体”,关注学习态度和情绪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个别差异,扩展多样化课程。另一方面,进步教育也面临一些批评: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和兴趣,忽视基础学科训练;强调自我表现能使得儿童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强调否定权威,但这在另一方面也会助长虚有其表;过于关注个体,缺乏站在“类”的高度把个体拉入“群体-社会”。随后,刘云杉教授介绍了杜威的兴趣学说,杜威认为兴趣与努力是统一的活动,他强调努力的必要性,也强调训练的教育价值。刘云杉教授还将赫尔巴特和杜威进行比较,并介绍了进步教育与民主社会的关系,以引发教育实践者对基础教育的反思。

刘云衫教授发言

接下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做主题报告,报告主题是“师生互动对实习生学做教师的影响”。陈向明教授指出,由于我国教育实习制度模式不一,缺乏规范的制度安排和支持,教师对实习生也大多缺乏指导动力。陈向明教授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推进的研究问题是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对其学做教师有何影响,以期解决现实问题与困惑。目前,该研究共回收近2000份师范院校实习生问卷,以及42个访谈案例,研究将借鉴符号互动论、行动科学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理论及扎根理论编码范式,将师生的行动策略区分为实性和谐与虚性和谐,具体分为正向促进型、正向阻抑型、反向促进型和反向阻抑型。不同的互动模式生成不同的专业体认,情境条件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最后,陈向明指出实习制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是制度的规范性不够,实习生考试压力大,师生文化等级关系固化;另一方面,实习生积极的主体性能促进师生互惠学习,对指导教师起到反作用。

陈向明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石中英教授从一个案例引入,某城市不同城区之间教育竞争激烈,有些区不惜巨资引进优质师资,重点打造或新建一所硬件条件一流的高级中学,以求在竞争中胜出。针对这一案例,石中英教授提出了以下问题:这种政策背后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如何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随后,石中英教授介绍了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含义,体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目标设定、政策安排、话语体系、行为辩护、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支配性和渗透性的观念体系。其次,他从改革目标、改革动力、改革路径、改革思维、改革机制、改革的知识来源六个方面分析了三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具有国家主义、经济主义、精英主义、理性主义、绩效主义、普遍主义的特点,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最后,他从根本价值追求和现实策略两个层次探讨了对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的再思考。
石中英发言

主题对话


之后的主题对话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副教授主持。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尹超、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王燕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围绕“基础教育创新实践“主题展开讨论。
林家锐校长指出,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近几年,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未来学校的建设,通过改变学习空间、教学方法,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尹超校长以“构建多元、开放的育人体系”来概括北大附小的创新成果。北大附小一直在努力建构多元异质的教师队伍,打磨出一套生命发展课程体系,为学生组织各类的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创造多元的校园文化。王铮校长用“开放”这一关键词形容北大附中,他认为中学应尽力为学生解放束缚,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并支持学生“走出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王水发局长用“新素质教育”来概括近几年来的基础教育实践,他指出,新素质教育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并养成学生爱阅读、善思考的良好习惯。汪琼教授分享了教育技术系在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指出教育技术不仅关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主持人尚俊杰副教授随后对主题对话进行了总结,指出每个行业都需要卓越的人才,卓越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阶段教育的协力配合,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创新实践。

尚俊杰副教授主持主题对话环节

闭幕式


最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阎凤桥为大会做闭幕式致辞。阎凤桥指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教育实践者、高校学者的密切配合,以及各行各业的支持。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将以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借助已有研究基础和数据库开展基础教育研究,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阎凤桥总结致辞

未来,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将立足于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以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知识为指导,就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教育评价与测量等问题,以及国际教育、民办教育等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将依托北大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国际教育等研究方向已有数据库和研究基础,拓展民办教育、国际学校等专门领域的数据和调查平台,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各级各类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各界教育投资选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研究参考,也借此推进北京大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的建设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始终秉持民主开放、严谨求实、创新卓越的院风,坚持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发展教育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知行合一的高层次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管理人才,追求和保持卓越的教学科研水平,为推动教育科学进步、繁荣教育事业服务。为深入探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办此次题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2018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邀请国内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办学者、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聚一堂,相互分享与探讨基础教育问题,共同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努力,铸就新的辉煌。

备注:该会议实时综述为工作人员现场记录内容,可能有错误,请大家谅解。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2018年1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 ( 鄂ICP备20000827号-2 )

GMT+8, 2024-11-13 09:07 , Processed in 0.0505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