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483|回复: 0

金融3·15 | 2020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十大典型事件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10-1 22: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编者语
金融与互联网的普及使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场景金融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金融机构违规损害客户权益、退保骗局、股票型基金作为理财售卖和证券公司“荐股”行为更是严重违反相关金融规定。国家总揽大局颁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点名场景金融、证券、资管、网络互助及保险等几大重点领域,细化相关规定加强监管,对违反规定行为处以重罚,但更需消费者谨慎应对维护个人权益。


出品|零壹智库
作者|楚济慈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强监管进行时!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移动支付、网络贷款、线上打车等已经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与金融和消费有关的欺诈风险和数据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个人金融信息泄露、被借贷广告诱导消费、办贷款被强制搭售保险、代理退保骗局等类似金融消费陷阱的情况屡屡发生,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完善金融科技业务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分必要。
而去年也的确堪称“强监管进行时”。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行业标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JR/T 0171—2020),9月央行又正式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2020年实施办法》”),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
相较于央行此前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2016年实施办法》”)两项规范性文件,《2020年实施办法》以中国人民银行令形式颁布,在《2016年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升格为部门规章,提升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专门文件的法律效力位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银行、支付机构的经营行为。此外,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该通知自2020年1月25日起施行。
《通知》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关于金融营销宣传行为规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任务分工关于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监管相关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并对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细分行业营销宣传行为一般性特点研究总结后提炼出统一性规范要求。
除上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外,央行政策研究还发布了一篇关于《大型互联网平台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问题研究》的文章。其中提到,大型互联网平台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信息和数据的关键使用者,但现阶段,大型互联网平台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某些头部互联网平台在格式条款、信息收集和使用、营销宣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文章建议综合运用各种监管手段,实现穿透性监管,督促大型互联网平台树立负责任金融的理念。在借鉴域外信息保护立法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依法将大型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全面纳入监管,增强业务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有效控制共债风险,不断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
二、场景金融频暴雷:租金贷、预付费、招工医美贷
“场景金融的本质是将场景的交易风险与金融的信用风险叠加到了一起,当场景出现交易风险,极易引发信用风险。对B端商户的风控已经成为场景金融风控的关键。”
蛋壳暴雷,体面全无

2020年11月,许多普通的年轻人成为“蛋壳公寓当事人”。12月3日凌晨,地点为中国广州,在收到蛋壳公寓房东收房的通知后,毕业即失业的他点燃了房间,从18层一跃而下。背着租金贷却还要另行租房的租客,出租了房屋却没收到钱的房主,谁该为这“一地鸡毛”买单?
细数长租公寓的暴雷情况,已经远超百家,涉及到的租客、房主更是以百万计。据新华时评,2018年“鼎家公寓”暴雷至今,长租公寓已陆续“暴雷”超过170家,“资本盛宴”后的残羹冷炙几乎全由房东和租客等自行消化。
而此次“暴雷”的蛋壳公寓,从美国上市的高光时刻到暴雷,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回看蛋壳的发展历程,2018年初获得了数十亿元融资,随后对房东和租客施展“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的倾销方式,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自身估值,并于今年1月17日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背后的风投机构、公司高管可谓赚得盆满钵满。而如今,企业资金链断裂,把租赁矛盾留给了房东和租客,各方为之“埋单”。
历经多次发酵后,蛋壳事件租客的权益保护迎来转机。据新浪科技2020年12月18日报道,一位蛋壳租客表示,与蛋壳办理解约之后,已可通过线上方式办理微众银行租金贷的结清。根据微众银行的条款,该方案是将退租后蛋壳公寓所欠租客的预付租金,用于抵偿租客在微众银行的贷款。如此之下,租客的租金贷就得以结清,然后由微众银行向蛋壳公寓进行催收。
优胜教育、学霸君接连暴雷,教培领域“预付费与套路贷”之弊

去年,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超过七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发布的《2020年教育培训消费舆情数据分析》显示,全网共监测到2020年有关教育培训消费舆情信息3847566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2712138条,占比70.49%。下文提到的知名在线教育平台优胜教育、学霸君等均包含在内。
2020年10月底,经营长达21年的老牌教育机构优胜教育被爆停运,同时出现学员无法退款等问题。据报道,仅北京校区就有上亿元应退学费。一周后,知名英语培训品牌芝麻街英语也有门店宣布停止营业。这些暴雷事件所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便是大批量的学员和老师无处讨要的预付款与薪资。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初,在线教育平台“学霸君”变身“跑路君”,消费者“3千元学费变成了2万多元的分期贷”。据介绍,消费者通过学霸君老师发来的链接进行付款,一直以为把钱交给了学霸君,根本不知道分期贷款的事。
此外,在“12315消费者维权投诉”微博超话可以看到,有消费者实名举报上海平安好学成人英语“诱导分期”。据该举报信息称,“该机构诱导消费者课程可以分期,但却未告知是一次性贷款高金额给他们自己机构的账户,利用消费者个人名义贷款,钱我们本人并没有收到,完完全全的套路贷,本人致电海尔消费金融,该机构称这是三方(即金融,平安好学,我本人)协商同意的,但是我本人并不知情...”
在黑猫投诉上,也有消费者投诉平安好学成人英语,投诉问题包括“退款问题,诱导消费,客服处理不当,培训贷,涉骗,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该网页也显示,平安好学成人英语回复称“我们已收到平台的转派,将尽快与消费者取得联络,请留意021-6033开头的座机来电,谢谢。”

医美行业大震荡:数十个医美分期诈骗团伙被端

医美分期曾经深受消费金融机构的重视,如今已变成骗贷产业链重点投注的对象。2020年8月,北京警方宣布打掉了10余个“招工美容贷”诈骗团伙,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涉及相关医疗机构包含北京奥斯卡医疗美容、艾菲医疗美容等9家。
这些诈骗团伙以高薪招聘名义引诱年轻女性应聘,面试后便要求应聘者去指定医美机构整容,费用可以通过贷款支付,并承诺公司会报销,但其实就是所谓的“套路贷”。招聘机构因此可以获得“50%甚至更高的提成”,整形结束后,招聘机构就会消失,或者将对方拉黑。
除此之外,医美行业还有一些新的骗局和套路正在萌芽。据媒体报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目前已成为医美获客的一大渠道。不少用户投诉称,自己看到短视频上“15元祛痘”或者免费体验的项目,“想体验一下,结果到店就被忽悠办理了一堆贷款”。
一边是行业整顿,另一边是巨头的不断尝试。据报道,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已上线医美分期服务“氧分呗”,定位于“消费医疗 生活美容分期”;美团生活费分期“先消费,后分期还款”的消费贷款服务,目前已支持医美分期;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以医美和体检等线下服务为代表的消费型医疗,已是其四大业务线之一。
在行业整肃之后,医美场景的机会或许才真正来临。美团与德勤联合发布的《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预计会达到1975亿元的规模,虽然因疫情增速下挫,但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仍将超过15%。
三、大数据荐股“算计”消费者,大连华讯27亿炒股骗局
近日,知名证券机构大连华讯(华讯投资,833924.OC)被查,涉案金额高达27亿元。
据央视3月1日消息,深圳龙岗警方日前突击查处华讯投资,对147名嫌疑人以涉嫌诈骗和虚假广告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检查机关依法批准,警方已对华讯投资包括董事长在内的12名公司高管实施逮捕。
同日,华讯投资公告称,2021年1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以涉嫌诈骗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仍处于侦察取证阶段。公司股票自2021年3月1日起停牌,预计将于3月15日前复牌。
和以往的荐股诈骗团伙不同的是,华讯投资是一家经证监会批准的获得投顾牌照的“正规军”。据了解,华讯投资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取得投顾牌照的公司,2015年开始在深圳运营,同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财报显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的投资顾问业务收入高达1.69亿元,同比增长28.5%。
披着“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外衣,华讯投资却通过虚假宣传、隐瞒真相、承诺收益的方式,诱导投资人购买“荐股套餐”,骗取高额服务费。
据央视报道,去年3月,股民王女士在浏览网页时看到“大连华讯投资”公司的广告,声称可以免费赠送三只“金股”。王女士关注后,被业务员拉进了该公司的一个荐股群。王女士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名师”推荐的股票有一些确实会暴涨,群里的其他客户也经常发一些赚钱的图片。再加上业务员信誓旦旦地承诺,只要缴纳服务费,公司开发的炒股软件“华讯股票APP”就会帮助其利用大数据选股,一个月就可以赚到投资本金1至3倍的利润。于是,王女士付款28000元购买了“华讯股票APP”的VIP会员。
交钱之后,王女士就被移出了荐股群,理由是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之后几周,王女士跟着“华讯股票”APP的推荐买入卖出,却并未出现“连续暴涨”的情形,而是一买就亏、阴跌不断、深度套牢。王女士联系公司讨要说法未果,便向龙岗警方报警,并声称要去证监会投诉。随即,公司便有人员联系王女士,为她办理了退款。但按照公司要求,需要王女士删除所有与业务员的聊天记录,并向警方撤案。名师荐股、交钱入会等等这一番操作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警方初步调查发现,网络上对大连华讯投资公司的投诉举报比比皆是。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兜售华讯股票APP的会员,收取服务费。该APP最便宜的会员,一年要收取8800元服务费,往上还有28000、39800、128000元不同档位。根据销售额不同,业务员能够从中拿到3%-10%的业绩提成。
而荐股群内除了被新拉进的股民,大部分群友都是公司业务员扮演的会员,专门负责在群内发送PS过的盈利截图或者转账单,吹嘘公司实力强,推荐的股票收益好。
为了防止引起警方及证监会的注意,公司甚至还购买了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服务,并专门设有风控公关部门。当监测到有客户在网上发布针对公司的负面评论后,风控部门会第一时间联系客户,商量退费事宜,而退费的前提就是要删除所有聊天记录、删除网络负面言论、撤销向证监会的投诉、撤销报警等。
此外,经大量调查取证工作,警方也掌握了大连华讯公司涉嫌诈骗和虚假广告犯罪的事实。如该公司对外声称“有85位专业研究员,26位国家顶尖分析师,公司员工80%以上都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但公司近500名员工中绝大部分不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初高中学历的更是不在少数。
目前,据警方初步统计,该案受损者遍布全国,涉案金额高达27亿。为进一步查清周某富犯罪集团涉嫌诈骗和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事实,深圳龙岗警方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受害者,并征集案件线索。
四、水滴等网络互助平台“1元保险”涉欺诈?
据媒体报道,2020年10月,在各大投诉网站上,针对水滴等网络互助或保险平台的投诉增加;多位用户称被“首月1元”的保险广告吸引,但购买之后发现,每个月被扣费“上百元”。投诉者们认为自己“被骗了”。他们表示,自己是被1元的优惠价格“骗”进来,却掉进了每月扣费的陷阱。
实际上,在聚投诉和黑猫投诉上,针对水滴、轻松保等网络互助和保险平台此类行为的投诉,并不少见。比如,在聚投诉上,2020年7-9月,针对水滴保险商城的投诉为15条,其中4条都是有关“虚假宣传,自动扣款”的投诉。在黑猫投诉上,2020年7-9月,针对水滴保险商城的投诉为30条,其中20条都是有关“虚假宣传,自动扣款”的投诉。
3月8日,小编在黑猫投诉上搜索“水滴+一元”发现,仍有7条相关投诉;页面同时显示,水滴互助已回复部分用户将“回电处理”;仅搜索“水滴”两个字发现,目前该平台被投诉仍超过800条,投诉事由包含自动开通保险、恶意误导老年人消费、未续投遭遇短信骚扰等多项问题。
截图来源:黑猫投诉
另一家网络互助头部平台相互宝也被用户投诉“稀里糊涂入会、无声无息扣费”。据半月谈去年12月报道,家住北京的李女士查看支付宝账单时无意发现,其支付宝账户每个月都有两笔数额不大的固定扣款,且扣款周期长达一年以上,扣款由头是相互宝。李女士并不记得何时入会相互宝,也从没收到过扣款的提醒。仔细对比账单后,李女士还发现,相互宝自动扣款的数额每月都在增加,较之一年前的每月扣款,如今已接近翻倍。此外,李女士提出,相互宝此类高度类似电子保单的网络互助项目在主页面没有明显的退出提醒。
近年来,网络互助行业发展势头很盛,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网络互助平台加入成员已达1.5亿人次,平台主体涉及阿里、美团、滴滴、新浪、百度、苏宁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轻松集团、水滴公司等。蚂蚁金服在《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中预计,2025年,网络互助人群有望达到4.5亿人。
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给行业和监管带来了挑战。去年9月,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撰文称,网络互助行业目前处于“非持牌经营”的状态,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文章提出,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此外,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委员议案直指网络互助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在其议案中建议,将网络互助纳入银保监会监管框架内;加快网络互助行业立法;尽快以立法形式确定网络互助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而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 2020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实施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强化了保险机构的主体责任,对从业人员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进行了针对性的严格规定。《办法》明确要求,从业人员应在保险机构授权范围内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从业人员发布的营销宣传内容应由所属保险机构统一制作,从业人员应在营销宣传页面显著位置标明所属保险机构全称及个人姓名、执业证编号等信息。
五、侵害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权,多家银行被罚
2020年5月6日,著名脱口秀演员池子(实名王越池)发布微博爆料,某银行上海虹口支行未获本人授权,将其个人账户流水提供给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这一事件迅速引爆舆论,也引发了大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5月9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通报称对该事件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进入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开年“1号罚单”,该银行再度“中招”。其因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四项违规行为,被处罚款2890万元。事实上,该银行多次违规受罚罚金高居业内前列。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自2018年以来,该银行已连续四年收到金额超2000万元的巨额罚单。
除了该银行之外,2020年10月,央行点名6家金融分支机构侵害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行为。公告称,人民银行相关分支机构依法对部分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行为立案调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规定,分别对农业银行吉林市江北支行、中国银行石嘴山市分行、建设银行德阳分行、建设银行娄底分行、建设银行东营分行、建设银行建德支行及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并处以罚款。
此外,今年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公布1张罚单,剑指湖南东安农村商业银行及相关责任人。罚单显示,湖南东安农商行因非法使用个人金融信息、金融统计错误、未经同意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等违法违规事实被做出警告,并处69.5万元罚款。      
近年来,一系列涉及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事件的出现,各种非法收集、使用、公开甚至买卖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据移动支付网发布的《中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执法白皮书2020》不完全统计,央行在2020年开出的行政处罚罚单中,案由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共181张,涉罚金额合超1.8亿元人民币,处罚对象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支付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中,银行都是涉罚“大户”。
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招联消费金融被银保监点名通报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消费金融市场在催收、利率、贷后资金流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规乱象。
2020年10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消费者权益问题的通报。据了解,此次为招联金融首次收到监管通报。
《通报》指出,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存在夸大及误导宣传、未向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而不当收取费用、对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通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引起警示,严格按照银保监会相关规定,在营销宣传、收费管理、第三方管控、催收管理等方面开展对照检视,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针对银保监会发布的意见,招联金融表示:招联金融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对于此次监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公司深度反思,第一时间成立专项整改工作小组,全面开启自查和整改工作。目前招联金融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并不断将整改向深入推进。
此外,2020年6月,锦程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40万元;9月,兴业消费金融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泉州银保监分局处以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进入2021年,强监管政策还在持续。1月13日,银保监会刊发《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拟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评级。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规范与鼓励发展并重是行业监管的主基调,“规范化”是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零壹财经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近几年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迅速,消费金融市场也水涨船高,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兴的消费金融参与者依靠强大的金融科技实力和庞大的客户基础深入参与消费金融市场竞争。
然而巨头蜂拥而至,消费金融领域头部机构资源聚集,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各项新规出台后,消费金融公司资金可得性受限,资金成本问题凸显,行业利差收窄;消费金融公司场景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风险产品以及业务合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深刻影响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七、荒诞的借贷广告!金融营销广告频“翻车”
为了获客,各大信贷平台纷纷投放广告来吸引消费者借贷,其中不乏低俗、违规的广告。
2020年9月,360的贷款广告因为刷新群众的三观,导致全网抨击。广告视频中,空姐和一位老农的对话不仅毁三观,更是直接打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视频中男子提着一挂猪肉对空姐说:“我一定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空姐听到后摇头,坦言自己并不在乎眼前的贫困。空姐说到:“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在360借条上有多少额度?”结果男子并不知道360借条是什么,这让空姐大惊失色,并嫌弃地表示,“你连360借条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不合适!”“每个人在360借条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额度,你连360借条是什么都不知道,拿什么给我以后啊?”最后,当空姐看到男子有了15万额度后,才勉为其难,答应和男子继续在一起。”
奇葩的不止360,还有京东金融的借贷广告——农民工借贷15万升头等舱。
这则广告情景设定在飞机客舱内。“空姐!能开下窗户吗?”飞机上,一位农民工向空姐求助,他身边的母亲面色苍白。听闻农民工的请求,前排的乘客发出了刻薄的嘲讽,前来的空姐也只建议他进行升舱。农民工看着手机余额面露难色,此时后排的一位西装革履的大哥接过话头,“升!升舱的钱我来出。”
但更戏剧性的是,他马上拿过来农民工的手机,进行了一系列操作。还给他时,其手机界面显示15万元的数字。西装男士解释,“这是你在京东借条上的备用金,以后急用钱的时候可以随用随取,别被那些没有礼貌的人笑话了。”最后,这条短视频广告的结尾还细致的附上了借款的实际操作流程。
上述两则荒诞的广告在火遍全网的同时,也受到了大量网友的抨击。在事件发生不久后,360和京东均下线视频广告,并发出道歉声明。除了360、京东金融之外,还有微博借钱、度小满旗下“有钱花”、蚂蚁花呗等其他机构,或走“恶俗”路线,或打“温情牌”,也是颇多争议。在抖音、西瓜视频、快手、B站等APP上,五花八门的借贷广告也层出不穷。
对于上述系列问题,监管也通过立法、风险提示等各种措施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引导年轻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借贷观。2020年11月2日监管出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督促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经营管理,依法收集和使用客户信息,不得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
去年12月底,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八、“代理退保”骗局
2020疫情之下,一些不良团伙打着“全额退保”的幌子,宣称可以帮助消费者在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实际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切断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再通过非法手段迫使保险公司接受其全额退保的诉求,并从中获取高额手续费的行为,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保证保险等产品。
据安徽商报报道,2020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一起退保黑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嫌疑人与其犯罪团伙在没有保险从业资质的情况下,非法盗取消费者参保信息,并自称是保险公司售后人员,诱导消费者办理减保、退保,并推荐保险产品,涉案金额超6000万元,同时,经调查发现嫌疑人手中拥有超千条客户信息,涉及客户800余人。开平市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嫌疑人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据光明网报道,常见的“代理退保”手法包括: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可以“无条件办理退保”或进行“保单升级”,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假冒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甚至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原件及取款密码、要求消费者提供“担保人”;利用消费者身份证信息办理新的电话卡和银行卡,冒充消费者向保险公司申请变更保单的联系电话及银行卡信息等等;为消费者提供一份话术,要求消费者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诱骗销售人员回复,进行虚假取证;或者在没有取得相关证明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手机软件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捏造歪曲保险机构存在违规的虚假事实;谎称消费者所购买的保险产品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保险公司存在欺诈行为,怂恿客户退保;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从中骗取客户支付高额费用。
针对“代理退保”骗局,监管部门多次发布公告进行相关风险提示。2020年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9月18日,银保监会消保局、人民银行消保局主要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注意防范“代理投诉”“代理退保”行为造成的二次侵权。10月,针对“代理退保”行为,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再次重申,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九、股票型基金与理财混着卖?互联网理财乱象多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理财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受益于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互联网理财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都有了大幅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数量已达到 1.69 亿,占全国网民的19.9%。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理财服务的线上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疫情期间,线下网点被迫关闭,使得传统理财业务在产品销售、贷后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央广网消息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与2019年底相比,6家国有大行网点数量合计减少1343个。而互联网理财业务的无接触性等优势凸显,线上理财群体得到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市场规模,互联网理财平台的乱象也越来越多。据广州日报报道,线下银行渠道买理财产品,可能被理财经理误导;但是,线上平台买理财产品,虽然没有理财经理推销,但也同样会被误导。有投资者陈华(化名)向记者吐槽,在互联网平台买理财产品,结果买成了投资股票的高风险基金,还出现亏损。
陈华表示,一直都有在支付宝买理财产品,都是选择首页推荐的稳健型产品,而且由于信任支付宝,所以投资金额都不是几千几百元,而是十万以上地投资。上个月又买了19万的理财,同样也是在首页推荐理财产品中购买的,买的是光大阳光对冲6个月持有混合c,显示近一年收益率为百分之五点几,不算很高,所以没有预期还会亏损。但是前几天点进去看,陈华发现了本金出现亏损,这才发现光大阳光对冲6个月持有混合c,实际是基金产品,而且还是投资股票这种高风险领域的基金。
类似陈华遭遇的投资者并非个案。广州日报指出,除了支付宝,目前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陆金所等互联网平台,在销售理财产品中均存在分类不清、重营销轻风险提示的乱象。
十、大数据杀熟被定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
前不久,“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登上实时热搜。
据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孙金云教授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完成“手机软件打车”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打车软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众多网友也称曾遇到过打车时,苹果手机显示价格高于非苹果手机价格的现象。
而在黑猫投诉上,关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APP大数据杀熟的投诉也非常多,同样的商家、同样的菜品,同样的目的地,用户账号不同,菜品价格和配送费竟然也不一样。即便是在金融行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价格歧视”。
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杀熟、刷好评隐差评使评价结果呈现失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背后,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在平台看来,老会员属于存量用户,对平台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费刚需,新会员则是需要拉拢的增量用户,实施价格优惠有助于拓展市场份额。
2020年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该指南已于今年2月7日正式印发。反垄断指南首次明确拟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
《反垄断指南》提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属于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反垄断指南》还明确指出,在消费者端,除了信用状况,其他诸如交易历史、个体偏好、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得作为平台实施差别定价的借口。

(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零壹财经”2021年3月9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严晟昊
东陆金融
微信号:donglufinance

云南大学东陆金融研究院是云南大学以“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在著名金融学家巴曙松教授指导下,以“金融服务国家及云南经济发展”为宗旨的金融智库。平台关注市场和行业重大问题,聚焦学术前沿,通过高水平成果的传播推动云南在金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 ( 鄂ICP备20000827号-2 )

GMT+8, 2024-12-26 02:18 , Processed in 0.0933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